首页 > 中医临床 (第 255 页)
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中,情绪波动是其重要诱发因素,情志失调,气机不行,进而导致心阴阳、气血及经络功能的失调,正如《杂病源流犀烛·心病源流》中所载:“七情失调可致气血耗逆,心脉失畅,痹阻不通而发心病”。若表现平素情绪易抑郁,胸胁疼痛,精神刺激而诱发或加剧,每天发作3次左右,舌暗,苔薄白,脉弦。
辨证分析:平素性情压抑,日久会导致肝气不畅,气机郁结,胸阳不宣而发病,故见心前区胀痛。舌脉均为气机郁滞之证,应用枳……继续阅读 »
诚顺和中医门诊
2年前 (2023-12-09) 273浏览 0评论
0个赞
腰痛一病,古代文献早有论述,《灵枢•五癃津液别》曰:“虚,故腰背痛而胫酸。”肾亏体虚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累太过,或久病体虚,或年老体衰,以致肾精亏损,无以濡养腰府筋脉而发生腰痛。历代医家都重视肾亏体虚是腰痛的重要病机,则表现腰痛,间歇性行走无力,膝盖、颈椎痛,易疲劳,胃纳一般,舌淡,苔薄白腻,脉沉细。
辨证分析:《医学心悟·腰痛》曰:“腰痛,有风、有寒、有湿、有热、有瘀血,有气滞、有痰饮,皆标也,肾虚其本也……继续阅读 »
诚顺和中医门诊
2年前 (2023-12-08) 349浏览 0评论
0个赞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在历代古籍中无相似的病名记载,但与本病相关的论述,可散见于各医著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燥胜则干”,“燥者濡之”的记载。现代大多数医家根据该病“燥象丛生”的临床表现将其归入“燥证”范畴。《类证治裁》说:“燥有外因、有内因……因于内者,精血夺而燥生”,提示精血亏虚是内燥的根本,燥象为其标。绝经期后的女性患有该病,会出现眼干、口干、不典型的关节痛,睡眠不好,喝水多等症状。
辨证分析:女子以……继续阅读 »
诚顺和中医门诊
2年前 (2023-12-08) 261浏览 0评论
0个赞
武汉有个厉害的肾病科老中医门诊:肾病综合征蛋白尿中泡沫口干苦乏力用什么中药治好?有一些肾病综合征初起多无明显诱因出现肢体浮肿,予激素治疗后水肿减退,后有的长期服用强的松,尿蛋白反复波动,复查尿常规有的仍示尿蛋白3+,还多见:尿中有泡沫,或口干口苦,或身困乏力,舌质淡苔白脉沉。中医认为这类肾病综合征人群多有肾精不足,久病后更损肾气,肾关不固,精微下泄,发为蛋白尿。脾为后天之本,赖先天以充养,先天不足,则脾气亦虚,故身困……继续阅读 »
cshyh
2年前 (2023-12-08) 289浏览 0评论
0个赞
武汉傅家坡有个厉害的呼吸科中医院:受凉后反复感冒头痛伴咽痛鼻塞流涕中药怎么治好?《素问·骨空论》言:“风者,百病之始也……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近期在武汉受凉后出现反复感冒者不在少数,有的伴头痛,还有的发烧曾达38.1,多见咽痛,有的自行服药后症状好转,但不少人吹风后感冒伴头痛反复发作,或再次出现畏寒发热,或鼻塞流涕,或头痛加剧,多见神疲乏力,夜寐欠安,或胃纳欠佳,大便欠畅,日1-2次,或舌尖红苔……继续阅读 »
cshyh
2年前 (2023-12-06) 314浏览 0评论
0个赞
溃疡性结肠炎在中医学属“久痢”或“泄泻”等病证范畴。《素问·太阴阳明论》曰:“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下为飨泄,久为肠澼。”总属虚实错杂,本虚标实,故其辨证根据不同的病理变化特点,采取针对性治疗。常见大便脓血,黏腻,排便不爽,口干口苦,头身困重,面色秽滞,腹痛。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辨证分析:其病机为脾胃失和,运化失职,水湿内停,阻滞气机,郁而化浊,久而成毒,浊毒久伏,蕴结肠腑,……继续阅读 »
诚顺和中医门诊
2年前 (2023-12-05) 283浏览 0评论
0个赞
中医认为,汗是津液所化生,故《灵枢·决气》说:“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伤寒论》曰:“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伤寒明理论》指出:“自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临床多见自汗,活动易汗出,现前额紧,时轻时重,遇风冷易感冒,咽部憋闷,大便干稀不调。舌偏暗,苔薄黄,脉沉缓。
辨证分析:患者汗出以活动汗出为特点,结合遇风冷易感冒,乃卫阳不足,营卫失……继续阅读 »
诚顺和中医门诊
2年前 (2023-12-05) 274浏览 0评论
0个赞
武汉有个厉害的儿科老中医门诊:儿童脾胃中医调养方法有哪些比较好的?中医认为儿童的脾胃居于中焦,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全过程。食物经过食道收纳入胃,通过胃的初步消化后,再经过脾的运化作用将水谷精微输布于全身,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到充足的营养,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人体五脏六腑气机升降的枢纽,亦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但若脾胃运化吸收及升清降浊的功能失调,则会影响到其它脏……继续阅读 »
cshyh
2年前 (2023-12-05) 335浏览 0评论
0个赞
《灵枢·口问》言:“阳气尽,阴气盛,则目暝,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临证指南医案·不寐》曰:“不寐之故,虽非一种,总是阳不交阴所致”。若在平旦之后仍然阴不出阳,则会导致嗜睡,而在日暮之后仍然阳不入阴,则会导致失眠。常见症状入睡困难,睡眠不实,噩梦频多,平素畏寒,气短,周身乏力,面色偏黄,夜尿频。舌体瘦质嫩,苔薄黄干,脉弦细。
辨证分析:主要以入睡困难为典型表现,伴有平素畏寒,乏力,可知其阳气虚弱,导致阳……继续阅读 »
诚顺和中医门诊
2年前 (2023-12-04) 253浏览 0评论
0个赞
《内经》论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景岳全书》云:“咳嗽之要,止唯二证。何为二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中医认为导致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两种情况,其病变主要在肺,也与肝脾肾三脏有一定关系。临症多有:咳嗽,咳白痰,质黏,量多,咳时不分昼夜,伴胸背怕冷,鼻流清涕,胸闷,咳声重,尿频量多,眠差。
辨证分析:咳嗽以咳声重浊、咳白痰、痰多质稠为特征,并兼有胸背怕冷等卫阳虚的表现,又加之多种疾病缠身,正虚不……继续阅读 »
诚顺和中医门诊
2年前 (2023-12-04) 279浏览 0评论
0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