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在中医学属“久痢”或“泄泻”等病证范畴。《素问·太阴阳明论》曰:“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下为飨泄,久为肠澼。”总属虚实错杂,本虚标实,故其辨证根据不同的病理变化特点,采取针对性治疗。常见大便脓血,黏腻,排便不爽,口干口苦,头身困重,面色秽滞,腹痛。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辨证分析:其病机为脾胃失和,运化失职,水湿内停,阻滞气机,郁而化浊,久而成毒,浊毒久伏,蕴结肠腑,……继续阅读 »
诚顺和中医门诊
2年前 (2023-12-05) 223浏览 0评论
0个赞
中医认为,汗是津液所化生,故《灵枢·决气》说:“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伤寒论》曰:“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伤寒明理论》指出:“自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临床多见自汗,活动易汗出,现前额紧,时轻时重,遇风冷易感冒,咽部憋闷,大便干稀不调。舌偏暗,苔薄黄,脉沉缓。
辨证分析:患者汗出以活动汗出为特点,结合遇风冷易感冒,乃卫阳不足,营卫失……继续阅读 »
诚顺和中医门诊
2年前 (2023-12-05) 209浏览 0评论
0个赞
武汉有个厉害的儿科老中医门诊:儿童脾胃中医调养方法有哪些比较好的?中医认为儿童的脾胃居于中焦,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全过程。食物经过食道收纳入胃,通过胃的初步消化后,再经过脾的运化作用将水谷精微输布于全身,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到充足的营养,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人体五脏六腑气机升降的枢纽,亦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但若脾胃运化吸收及升清降浊的功能失调,则会影响到其它脏……继续阅读 »
cshyh
2年前 (2023-12-05) 260浏览 0评论
0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