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欢迎武汉中医乳腺科专家李宝玉教授入驻诚顺和! 热烈欢迎中医皮肤科专家高进教授入驻诚顺和! 热烈欢迎中医内科专家刘义涛主任入驻诚顺和!

上呼吸道感染之后鼻咽部不适分泌性中耳炎中医如何辨证治疗用什么中药方子比较好?

中耳炎 诚顺和中医馆 2年前 (2023-04-07) 352次浏览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上呼吸道感染之后鼻咽部不适分泌性中耳炎中医如何辨证治疗用什么中药方子比较好?分泌性中耳炎是中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以听力下降和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非化脓性中耳炎性疾病。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多种多样,感染、变态反应、咽鼓管功能不良是其主要病因。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易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特别是鼻部、鼻咽部感染的患者尤其容易继发急性分泌性中耳炎。

该病于发病早期如得到有效治疗,则不会造成较大影响,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长时间的病变会导致粘连性中耳炎鼓室硬化等症状,引起听力损失,甚至失聪。随着“上下呼吸道炎症一致性”概念的提出,免疫反应在分泌性中耳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

4-23040G60S2922
  中医学认为,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属于耳胀范畴,耳胀大多为疾病的初始阶段,主诉为耳内胀闷、疼痛。《诸病源候论》中提到,“风人于耳之脉,使经气痞塞不宣,故为风聋”。耳胀属实证,辨证为风寒或风热外袭,发病机制为风邪犯肺、热邪郁滞,治疗宜以疏散风邪、清热解毒为主。

疏风解毒汤中虎杖性味微苦、微寒,有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散瘀止痛之效为君药。连翘味苦,性微寒,可疏风散热、消肿散结;板蓝根味苦性寒,能清热解毒,两者共为臣药。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马鞭草活血散瘀、解毒利湿,牡丹皮活血止痛化瘀,白芍敛阴和营,泽泻、土茯苓祛湿止痒,蒲公英清热解毒,白芷散瘀止痛,共为佐药。全方发散轻清,无苦寒之弊,共奏疏散风邪、内清热毒、散瘀利湿之功。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