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临床 > 疑难杂症科 (第 121 页)
过度兴奋睡眠不足营养不良神经衰弱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调理减轻症状?神经衰弱是指由于生活压力、疲劳、过度兴奋、睡眠不足、营养不良等原因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而引起的症状。目前,神经衰弱还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法,但是通过日常生活中对身体和心理的调理,可以减轻症状和促进康复。
以下是建议的调理方法:
1. 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尽可能保证充足的睡眠,并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
2. 均衡饮食,特别是摄取富含……继续阅读 »
诚顺和中医馆
3年前 (2023-04-22) 309浏览 0评论
0个赞
如何判断自身神经衰弱等相关病症是否需要寻求专业治疗?确诊慢性疲劳综合征和功能性神经症需要依靠医生的临床经验和患者的详细病史和临床表现。医生需要排除其他的可能病因,例如抑郁症、焦虑症等,确保没有其他的病变才能进行诊断。
一般来说,如果慢性疲劳综合征或者功能性神经症已经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需要尽早就医寻求专业治疗。如果患者出现明显的焦虑、抑郁症状等,也应该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继续阅读 »
诚顺和中医馆
3年前 (2023-04-22) 348浏览 0评论
0个赞
长期的疲劳和虚弱感会引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如何辨证性地进行康复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一种难以诊断和治疗的疾病,其主要症状是长期的疲劳和虚弱感,伴随着其他的一些症状,如体温调节异常、头痛、肌肉酸痛、睡眠障碍、抑郁倾向等。与功能性神经症类似,慢性疲劳综合征也与生活方式、心理和神经系统的因素有关。
在治疗方面,慢性疲劳综合征主要采用药物……继续阅读 »
诚顺和中医馆
3年前 (2023-04-22) 492浏览 0评论
0个赞
长期的精神紧张压力睡眠不足生活无规律导致神经衰弱应该怎么办?功能性神经症,也称为“功能性神经官能症”、“功能性神经衰弱综合症”等,是一种以精神身体问题为主要表现的综合性疾病。它与人体的功能失调有关,通常是由于长期的精神紧张、压力、睡眠不足、生活无规律等原因所致。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肌肉酸痛、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困倦和疲乏等。
这些症状会给人的身体带来负面的影响,如体力不足、免疫力下降……继续阅读 »
诚顺和中医馆
3年前 (2023-04-22) 356浏览 0评论
0个赞
神经衰弱是一种功能性神经症这种需要治疗吗中西医分别有什么优势?神经衰弱是一种症状性疾病,而非特指某种疾病。在西医中,神经衰弱常常被称为“功能性神经症”、“慢性疲劳综合症”等,主要表现为慢性疲劳、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焦虑、抑郁等精神身体问题。
中西医治疗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治疗侧重点和疗效方面。西医治疗神经衰弱主要采用心理疗法、药物治疗、躯体疗法等方法。心理疗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催……继续阅读 »
诚顺和中医馆
3年前 (2023-04-22) 272浏览 0评论
0个赞
头晕乏力睡眠不安中医理论怎么描述神经衰弱如何对症治疗?在中医理论中,神经衰弱是指因各种原因造成心神失常而引起的身体不适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乏力、睡眠不安、记忆力减退、工作学习效率下降、焦虑不安等症状。古代的《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均有相关描述。
中医辨证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望、闻、问、切、听。根据病人的主观感受、以及舌质、脉象等客观指标,中医师可以判断患者是否神经衰弱,以及……继续阅读 »
诚顺和中医馆
3年前 (2023-04-22) 267浏览 0评论
0个赞
中医治疗神经衰弱是一个从整体综合性辨证治疗的完整体系!神经衰弱最早在《金匮要略》中有所记载,该书是明代诊脉之父王孙桐所编撰的医学著作,共分为四卷。其中,卷三中就包含有关神经衰弱的内容,称之为“劳嗽”或“疲劳”。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将神经衰弱的研究逐渐深化,从单纯地强调休息和滋补转变为强调中西医结合治疗、针对病因治疗。1950年,中医药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发展,神经衰弱治疗也得到了更加系统和规范的发……继续阅读 »
诚顺和中医馆
3年前 (2023-04-22) 264浏览 0评论
0个赞
神经衰弱中医主要分为哪几型?中医如何针对性治疗效果更好?在《伤寒杂病论》中,神经衰弱被称作“勞傷”,认为它是由于长期劳累和过度使用脾肾而引起的。具体症状主要包括头晕乏力、心神不宁、记忆力减退等。治疗上,需要强调休息和调整生活方式,同时适量食补补益脾肾,增强体质。对于神经衰弱的分型,中医也会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1. 肝肾不足型神经衰弱:
针对肝肾不足的根本病因,可以使用滋阴补肾的中药,如枸杞子、菟丝子、鹿茸等,同……继续阅读 »
诚顺和中医馆
3年前 (2023-04-22) 286浏览 0评论
0个赞
中医有哪些推荐的预防糖尿病发生的方法?中医预防糖尿病的方法是综合性的,包括饮食、运动、心理调节等多个方面。同时需要遵医嘱进行糖尿病的相关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糖尿病,预防其引起的并发症。以下是中医推荐的预防糖尿病的方法:
1. 合理饮食:控制总热量、合理营养的摄入,降低人体对葡萄糖的需求,有利于防止糖尿病的发生。
2. 适量运动: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调整神经内分泌系统,提高机体的胰岛素敏感性。
&nbs……继续阅读 »
诚顺和中医馆
3年前 (2023-04-21) 290浏览 0评论
0个赞
什么样的人群容易得糖尿病?中医建议及早发现干预治疗延缓糖尿病的发生!下面是一些容易得糖尿病的人群:
1.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加上生活方式的改变,容易导致糖尿病的发病。
2. 肥胖:肥胖是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因为体内的脂肪会干扰胰岛素的正常作用,使得机体细胞更不易对胰岛素产生反应。
3. 高血压:高血压与糖尿病相关性较高,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患者的……继续阅读 »
诚顺和中医馆
3年前 (2023-04-21) 288浏览 0评论
0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