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心出汗医案一则:患者,男,15岁。初诊主诉:手汗10余年。现病史:10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手汗增多,初未予重视,上学后常向家长反映,因手心汗出过度,影响学习考试,遂就诊西医医院,建议手术治疗,家长希望保守治疗,经好友介绍后前来就诊。辰下:手汗多,运动、紧张后加重,夜半口干,纳可,寐欠安,二便调。舌尖红苔白,脉沉弦数。
中医辨证:手汗症,西医学尚无较好的治疗药物,多通过手术治疗。本病当属于中医学“汗证”范畴。成无己于《伤寒名理论》中言“四肢者,诸阳之本,手足汗出者,阳明之证也。阳经邪热,传并阳明,则手足为之汗出。”患者年少,无形邪热内扰阳明,阳明热邪内蒸,津液受迫旁达四肢,外泄则为手足汗出;患者运动、紧张后汗出增多,乃动则阳生,邪热受阳所助,则汗甚;寝后阳入于阴,热盛伤津,故而夜半口干;舌脉亦为里热之象。然患者未见大便干结等阳明腑实证,故本案为阳明热证。治以清泻里热、固表止汗之法。对于阳明热盛所致汗病,常以麻杏石甘汤加龙骨牡蛎治之。
处方:麻黄、杏仁、石膏、炙甘草、浮小麦、生牡蛎(先煎)、五味子、炒酸枣仁、徐长卿、龙骨(先煎) 。七剂,水煎服,早晚餐后40分钟温服
二诊:自觉近一周手汗稍有减轻,余尚可。舌脉同前。上方石膏改,加连翘,十四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药后手汗明显减轻,已能考试。舌淡红苔白,脉沉。上方加鸡内金,十四剂,煎服法同前。十四剂尽,手汗基本好转,守方继续调治一月余,症状未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