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脾胃调理医案一则:患者,男,6岁。初诊诉:食量减少伴生长缓慢5年余。现病史:患儿自添加辅食起食欲不佳,食量少,偏嗜甜食,生长发育缓慢,身高、体重均远低于该年龄段儿童平均值。患儿家长给予各类营养滋补之品喂养,生长缓慢情况未见改善,进食欲望愈减。近1月来,患儿纳差加重,厌恶进食,常于进食时作呕,遂特来求诊。望见其身形瘦小,面色萎黄,头发枯黄。辰下:纳差,不思饮食,生长缓慢,口腔粘膜多处溃疡,汗出较多,眠差,大便秘结不通,形如羊矢状,舌淡苔白,脉沉。
中医辨证论治:患儿自幼纳差,身高、体重均低于同龄段儿童平均值,为小儿生长发育迟缓。因其长期饮食不佳,身形瘦小,面色萎黄,毛发偏黄,可属中医儿科病种中“疳证”范畴。疳证是断乳之后,饮食调配失当或因饮食不洁,虫积肠胃;或因吐泻之后,中气受伤不复;或因先天禀赋不足,真元怯弱,脾胃功能薄弱等所致。“疳”与“痧、痘、惊”并称为古代小儿四大证。本案乃脾胃虚弱,食积化热之证。四诊合参,治以健脾益气,开胃和中,消积化痰,方投以六君子汤合保和丸加减。
处方:姜半夏、茯苓、陈皮、甘草、太子参、黄精、谷麦芽、神曲、山楂、莱菔子、连翘、枳实。7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饭后40分钟温服。
二诊:患儿药后症缓,食欲稍增,进食量仍较少,夜间睡眠不稳,寐中时有磨牙,舌淡苔白,脉沉。予上方加使君子、槟榔,7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食欲改善,进食量较前增加,夜间睡眠不稳,口腔多处溃疡疼痛,大便已畅,舌尖红苔白,脉沉。予上方去谷麦芽、神曲、莱菔子、枳实,改连翘,加鳖甲(先煎)、竹叶、鸡内金,续进14剂,煎服法同前。
四诊:食欲渐佳,进食量增加,服药1月来,面色改善,身高、体重稍有增加,夜间睡眠不稳,舌尖红苔白,脉沉。予上方加栀子、炒枣仁,再进14剂后,患儿胃口已开,三餐均可正常进食,夜间睡眠安稳,余诸症皆瘥。定期前来复诊,续予调补脾胃,随证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