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腹痛腹胀伴呕吐中医治疗见效快吗?中医辨证论治腹痛医案一则。一般腹痛多是由于患者饮食不当或者是腹部受凉、长期的药物刺激等都可能会导致腹痛的现象产生。建议可以适当对腹部进行顺时针按摩而进行相应的缓解,症状严重,也要根据医生建议来进行有效的治疗。平时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暖,保持饮食的卫生,尽量不要吃生的食物,同时要适当锻炼身体,增强身体抵抗力,减少疾病的产生。
中医是可以诊断腹痛的来源的。中医诊断腹痛主要是根据患者疼痛的次数以及间隔,并且伴有肠鸣以及突然剧痛,或者是腹痛胀满,突然发病一般都可以诊断。中医对腹痛的处理,可以采取针灸、按摩等理疗措施,或者是中医师根据病人情况,开具相对应的中药方剂。
中医腹痛治疗原则:腹痛多以“通”字立法,依据在寒在热、在气在血,确定相应治法。根据辨证的寒热虚实,在气在血,采用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做方治,以“不通则痛”为常理,结合审证求因,标本兼治。如实证者,重在祛邪疏导;对虚痛,应温中补虚,益气养血,切不可滥施攻下。对于缠绵不愈的腹痛,则采取辛润活血通络之法。
腹痛中医辨证论治医案一则
患者,男,46岁,初诊时主诉:上腹痛腹胀伴呕吐3天余。既往有“胆结石、慢性胃炎”病史3年。诊见:患者面色萎黄,表情痛苦,心肺查体未见异常,上腹部压痛,腹肌紧张,以剑突下为剧,肠鸣音减弱。舌淡白,苔薄黄微腻,脉细弦数。
中医诊断:湿热壅滞型腹痛。拟采用和解少阳、泻热通腑之法治疗。以大柴胡汤加减对症治疗,开中药7剂,水煎服,早晚各1次,每次180ml。二诊:患者精神好转,诉解大便4次,腹痛腹胀明显缓解。继服中药7剂中药。三诊:精神可,面色淡黄,无腹胀腹痛,饮食可,二便调。继续辨证论治月余,患者诸症皆消。
按:如《伤寒论》所述:“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金匮要略》也载:“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方中大柴胡汤为表里双解剂,具有和解少阳,内泄热结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