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反流性胃炎反复出现阵发性上腹痛伴嗳气反酸一年余中医中药怎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归属中医“胃脘痛”、“嘈杂”、“痞满”范畴。中医学认为,情志失畅、忧思恼怒、胃火炽盛等是引起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主要病因。脾胃气虚、肝胃不和、升降失常是本病发病关键。中医治疗此病的原则是疏肝利胆、和胃降逆。在临床上,可根据此病证型的不同进行辩证施治,随证加减。
胆汁反流性胃炎医案一则
患者男,42岁,初诊时主诉:诊断出胆汁反流性胃炎1年余。反复出现上腹痛,以阵发性隐痛为主,伴嗳气反酸,在当地医院服西药治疗症状稍缓解,但胃痛仍时有反复发作。一周前出现阵发性胃脘隐痛,稍有胃胀,嗳气,反酸,烧心,口干,口苦,胃纳一般,眠可,大便稍烂,日行1-2次。舌淡,苔黄厚稍腻,脉细滑。
辨证论治:胃脘痛,属脾虚湿热证。治法:健脾行气,清热化湿。对症开方7剂中药代煎服,日一剂。
二诊:患者胃脘隐痛较前减轻,胃纳好转,但大便较烂,少许胃胀,仍有口干口苦,辨证后继开中药14剂代煎服,餐后温服。
三诊,患者胃脘部疼痛及基本消失,大便成形,胃胀减轻,口干口苦明显缓解。继服中药14剂,煎服法同前。
四诊,患者症状基本消失,继服7剂,随访未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