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临床 > 中医内科 (第 65 页)
武汉有没有看脾胃病厉害的老中医?胃脘胀满隐痛喜温喜暖食少大便稀中医怎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胃部疾病,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以胃脘部胀满、消化不良、胃脘部疼痛为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尚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特效疗法,西医治疗方案有根除幽门螺杆菌(Hp)疗法、促胃黏膜再生疗法、抗氧化治疗等,疗效参差不齐,常迁延难愈。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中医学痞证范畴,辨证施治体现独特优势。有研究采用“温通针……继续阅读 »
诚顺和中医馆
2年前 (2024-01-10) 242浏览 0评论
0个赞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咳嗽是其唯一或主要临床表现,患者常常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或体征,但有气道高反应性。临床常见咳嗽,反复出现,伴口干,喉中痰鸣,纳差,频清嗓,舌红苔薄黄腻,脉滑数,颌下淋巴结肿大等。
辨证分析:《曹仁伯医案·哮喘》曰:“痰饮内留,最为咳嗽之蒂;老痰内伏,又为哮喘之根。”《证治汇补·哮病》曰:“痰浊内阻,气道闭塞,病变部位在于肺系”,故咳嗽日久由痰为患而生,在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继续阅读 »
诚顺和中医门诊
2年前 (2024-01-09) 281浏览 0评论
0个赞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慢性易复发性疾病,病程较长,久病入络。它病程迁延、久病不愈,入于肠络,而致血行不畅,瘀阻于内,导致血瘀,瘀血阻络使脾津不能正常输布,与水混杂而下,故泄泻。临床常见晨起腹痛即泻,受凉及饮凉食后腹痛腹泻,大便日二三次,稀便,夹有不消化食物,偶有水样便,泻后痛减,腹内觉凉,四肢偏凉,倦怠乏力,不思饮食,寐可,舌质淡暗,苔白,脉沉细。
辨证分析: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邪直中脾胃,脾阳受损可见……继续阅读 »
诚顺和中医门诊
2年前 (2024-01-09) 259浏览 0评论
0个赞
老年性便秘是指老年人排便间隔时间延长超过48h,且大便干燥,排除艰难,或大便不硬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症”。大便难,其本在肾。老年便秘其病变虽在大肠,但与肾的关系甚为密切。《金匮真言论》曰:“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又曰:“大便难者,取足少阴,夫肾五液,津液润则大便如常”。临床常见便秘,服用药后仍未解大便,腹胀,伴头晕、耳鸣,口干多饮,面色潮红,自感手足心热,舌淡红,苔薄,脉细数。
辨证分析:《杂病源……继续阅读 »
诚顺和中医门诊
2年前 (2024-01-08) 266浏览 0评论
0个赞
武汉江汉路有个治疗脾胃病的老中医:胃脘部隐痛饥饿时加重反酸暖气便溏时胸闷头晕怎么治?中医学对疾病的认识相对局限,多以最突出的症状作为病名。慢性胃炎的中医诊断为胃脘痛、痞满、反酸、嘈杂等病。这些病名只能反应出患者典型的临床症状,并不能真正反映疾病的病变本质。并且有部分疾病是没有特异性临床症状,例如:早期肿瘤、高脂血症,对于这类疾病,如果患者没有出现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中医常常“无证可辨”,更无法明确中医病名。相……继续阅读 »
诚顺和中医馆
2年前 (2024-01-07) 245浏览 0评论
0个赞
本病属中医学便秘范畴。便秘又是引起直肠前突的一个诱因,手术目的是消灭突出囊袋,修补缺损,消灭薄弱区域,重建坚固的直肠阴道壁,进而恢复正常排便功能。手术虽然解决了直肠阴道隔薄弱及出口梗阻的问题,但患者受情绪、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又会出现便秘情况,从而导致直肠前突的复发。
辨证分析:中医学理论认为直肠前突与中气不足有关,直肠前突患者多脾气亏虚,肌肉失养,肌肉承受水谷精微无由,摄纳不利,升举无能,故有肛门下坠,排……继续阅读 »
诚顺和中医门诊
2年前 (2024-01-06) 234浏览 0评论
0个赞
武汉四中附近有个厉害的老中医门诊:身体偏胖脾胃不好口中黏腻大便不成形是怎么回事?由于现代社会大家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的改变,对身体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好的影响,比如在脾胃方面,不少人就有这样的亲身经历,这类人群身体偏胖,平时脾胃老不好,或口中黏腻,大便不成形大便不成形,身体经常有疲乏感,平时无精打采的,走路时感觉四肢沉重感,或上下楼就气喘,食欲大多不好,舌苔多白厚腻,这是怎么回事呢?从脉象来看是濡脉,这类人群的情况属痰湿……继续阅读 »
cshyh
2年前 (2024-01-05) 251浏览 0评论
0个赞
武汉呼吸内科老中医的联系方式:支气管扩张反复咳嗽咳痰多年气喘头咽疼中药怎么治好?支气管扩张患者反复发作多年的并不在少数,初起多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吐大量腥脓痰,伴咳血,不少人经过西医抗感染、化痰止咳、止血等对症处理,症状缓解后出院。在出院后门诊间断口服药物治疗,症状反复。还有人容易受凉后咳嗽、咳痰再发,临症多见:咳嗽,咳痰,量少色黄白相间质粘,不易咳出,多伴气喘,或头咽疼痛,或头晕思睡,或乏力倦怠,或夜寐不安,舌质……继续阅读 »
cshyh
2年前 (2024-01-03) 368浏览 0评论
0个赞
五更泻多因脾肾阳虚引起,顽固性五更泻是由五更泻久治不愈,使脾肾阳虚进一步加重,尤以肾阳亏虚、命门火衰更为突出。顽固性五更泻是指五更泻病史较久,持续数年或数十年,或病情较重,久治不效者。症见黎明之前脐腹疼痛、肠鸣,随即泻下清稀之便,或完谷不化,泻后腹痛肠鸣即止,伴腰酸膝软,形寒肢冷,神疲面黄,舌淡苔白,脉象沉细无力。
辨证分析:由于肾阳不足,无力温运脾阳,导致脾阳不足,至亥时脾又处于最弱的生理节律中,此时脾阳……继续阅读 »
诚顺和中医门诊
2年前 (2024-01-01) 222浏览 0评论
0个赞
中医典籍里面虽没有高血压病名,高血压病可归属于中医学眩晕、头痛、肝风、肝阳等病症的范畴,并与心悸、水肿、中风等病症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临床常表现头胀痛而眩,胸闷,胁痛,心悸,虚烦不眠,口干溲赤,舌红少苔,脉弦数。中医运用辨证论治,特别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要辨病辨证,综合考虑,仔细观察,四诊合参。
辨证分析:《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为厥阴风木之脏,其性刚劲,主升发而喜条达。……继续阅读 »
诚顺和中医门诊
2年前 (2023-12-31) 235浏览 0评论
0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