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名】化瘀消痞汤
【来源】老中医自拟方
【科别】脾胃疾病
【中医病名】心下痞证
【中医证候】脾胃虚弱,寒热错杂
【组成】枳实、黄连、半夏曲、黄芪、茯苓、白术、甘草、麦芽、干姜、厚朴、三七 (研细末分冲)、党参等。
【功用】化瘀消痞,益气健脾。
【方解】方中三七、枳实、厚朴、半夏曲、麦芽、干姜、黄连合用辛开苦降,化瘀消痞、黄芪、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合用益气健脾。其中干姜、黄连并用,一辛一苦,一散一降,实为治痞之主药。痞结于中,则气壅湿聚,痰食交阻,故以枳实破气,厚朴散湿,半夏行痰,麦芽化食。
【主治】脾胃虚弱,寒热错杂之心下痞证。症见心下虚痞,不欲饮食,食后脘胀,身体懒倦,舌质淡略暗或有瘀点瘀斑,右手关脉弦。
【临床应用】用于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等而见上述症候者。
【加减化裁】若舌质暗、瘀滞较重者,可加血竭以加强化瘀之力。气滞腑实、大便不通者可加生川军以通腑降气。阳气不足,畏寒怕冷、手足不温者可去黄连加制附片、台乌药以温阳散寒。若食滞不消者加神曲、焦槟榔以消食化积。脾胃不和,升降失常而泛酸者加海螵蛸、煅瓦楞子以和胃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