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脾胃病有很好的疗效。本病在中医多属于胃脘痛、胃痞证范畴。常见的证型有脾胃虚弱、胃阴不足、脾胃虚寒、饮食伤胃、温热中阻、肝气犯胃等。通常经过中医辨证施治,服用中药调理,症状都会有所好转或比较好地调理,但疗程通常较长。俗话说:“胃病三分治,七分养”。因此在适当的药物治疗基础上,可配合膳食来调养。
得了胃病饮食上要注意以下原则:
1.少吃油炸、腌制、生冷食物刺激性食物。
2.规律饮食,定时定量。
3.细嚼慢咽。
4.饮水择时。
5.温度适宜、注意防寒。
6.补充维生素C。
7.少吃多餐,食物以软、松为主,汤比较好饭前喝,入睡前两三个小时比较好不要吃东西。
8.有胃病的人饭后不宜运动。
脾胃病医案一则:
患者,男,39岁。诉:胃脘冷痛7年余,伴呃逆频频,呕恶痰涎;呕恶不舒,时有泄泻,手足不温,舌淡,苔白略腻,脉细略滑。1年前胃镜示:“①胆汁反流性胃炎。②胃底息肉多发,并实行电凝术。”近一年胃脘冷痛、呃逆不适加重。曾常用654-2、胃复安肌注;屡服阿莫西林、甲硝唑、克林霉素、果胶铋、奥美拉唑等,上述症状时轻时重。近日复因受寒,呃逆痰涎,胃痛加重,要求中医诊治。诊断:胃脘痛(脾胃虚寒,痰阻气逆)。治则:温中健脾,益气散寒。连服2周,诸症调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