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辨证论治的方法。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按照其症状特点可属于中医“胸痹”范畴,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胸痹“阳微阴弦”的病机特点,其中“阳微”是指胸中阳气不振,为发病之本,“阴弦”指阴寒、痰湿、瘀血等阴邪,为发病之标。
中医临证认为现代诸多心血管疾病均可宗张仲景之旨,抓住本虚标实之关键。痰湿黏滞,易于困阻阳气,且痰瘀同为阴邪,同源互生终成痰瘀互结,并可酿生浊毒,导致变证、险证丛生,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
因此治疗此类证候时可取萆薢“化阴伸阳”之功,以化痰湿阴邪,伸展胸中阳气。此外,临床需重视治浊当早,以防渐生,临床见溲浑不利,颜面垢污、舌苔黏浊、便滞不爽,皆为浊之征象,可用萆薢“升清降浊”预防浊毒产生,起到既病防变的作用,临床用量宜大,不宜久煎,常可伍他药共用。
胸痹之本虚在于阳微,既有阳气痹阻也有阳气亏虚之证,而萆薢“伸阳非能助阳”,所以临证见胸痹患者畏寒、或遇寒胸痛明显加重等阳虚表现时,常配伍桂枝、薤白等温通阳气。
且临证不能受困于“今阳虚知在上焦”,而忽视中焦脾阳与下焦肾阳,尤其是对于中老年患者,要酌情配伍干姜、附子、杜仲、淫羊藿等温助阳气,与萆薢合用以助“化阴伸阳”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