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欢迎武汉中医乳腺科专家李宝玉教授入驻诚顺和! 热烈欢迎中医皮肤科专家高进教授入驻诚顺和! 热烈欢迎中医内科专家刘义涛主任入驻诚顺和!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导致睡眠障碍总是眨眼抽动中医如何辨证治疗?

儿科杂症 诚顺和中医馆 2年前 (2023-04-16) 271次浏览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导致睡眠障碍总是眨眼抽动中医如何辨证治疗?多发性抽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以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为主要表现。西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多巴胺受体阻滞剂、选择性单胺能拮抗剂、α受体激动剂等。但因为其口干、乏力、睡眠障碍、震颤等轻度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导致家长和患儿拒绝服药或提前终止治疗。中医中药以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取材方便等优势,受到广大患儿及家属的欢迎。

中医古籍没有对多发性抽动症的专门描述,根据其临床表现,中医学多认为该病属慢惊风范畴。《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清代岭南儿科名家程康圃云:“小儿初染外感之风或内生之风,则肝木先着之,譬如天地有风,则树木先摇动之,故肝属木主风。”肝又为风木之脏,主疏泄,喜条达,主藏血。肝开窍于目,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体合筋,在志为怒,故肝风内动容易出现眨眼、喉中发声、肢体抽动等症状。

4-230416161054220
  脾虚风痰,夹有心肝火旺,是最为常见的多发性抽动症的证型。风胜则动,多发性抽动症的症状如眨眼、皱眉、努嘴摇头等与中医学风的特点描述相符。风善行而数变,故见抽动症的症状呈现多样化、多变性,可以短暂消失,可反复出现游走于身体的不同部位,病情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甚则某个部位的抽动症状缓解或消失后又会出现另一种类的抽动症状。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素问·经脉别论》云:“饮人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脾主运化水湿,水液代谢失常,水不化津而聚为饮,饮凝为痰,故脾虚容易生痰。脾在体为肉,肝风挟痰上扰,故见肌肉抽动。

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多有心烦易怒、躁动不安、睡眠不宁等症,此乃心肝火旺之候。治宜健脾化痰祛风,兼以平肝泻心火,故临床治以自拟健脾祛风汤,功效健脾化痰祛风兼平肝泻火。方中黄芪益气健脾,熟地黄滋肾阴,两者为君药;龙骨平肝潜阳,白芍敛阴柔肝,配合五味子滋肾阴养心安神为臣药;石菖蒲、远志化痰开窍、益智安神,为佐使。全方共谱健脾化痰,益智宁神之功。

地点:武汉诚顺和中医门诊部(中南馆武珞路442号,街道口馆珞喻路39号)

服务热线:027-87878466,微信(手机同号):15607131150

移动官网:http://m.chengshunhe.net/

4-230416161112M1
  微信公众号:

1-230406091914511-4
  微信小程序:

1-23040609192D48-4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异议等请联系后台删除。本文仅作为科普参考,具体病症判断和用药方法请找医生咨询。分享本文的目的是传播和学习交流中医药文化。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本文所涉及的方药不可盲目自行引用。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