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文化 > 岐黄研讨 (第 9 页)
痛风属中医“痹证”、“历节”范畴。病因病机主要在于素体湿热偏盛,脾胃功能失调,复因过食肥甘,嗜酒恣饮,滋生湿热,湿热之邪流注肢体关节,出现肢节红肿热痛本病病情缠绵,经久不愈,湿热之邪入络,阻碍气血运行,致血气瘀滞,痰瘀痹阻于肢体络脉关节,则发为关节肿痛畸形,皮下痰核。
因此,关节红肿热痛、痰核、尿中有小砂石、血尿酸增高为本病的中心证候。
痛风患者要忌口,多吃碱性的、含嘌呤低食物,少吃酸性的、含嘌呤高的食物。
食物中的……继续阅读 »
诚顺和中医馆
2年前 (2022-12-29) 339浏览 0评论
0个赞
颈椎病变引起脑动脉供血不足的眩晕,中医辨为气虚络瘀,肝风内动之证。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常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年六十,阴痿,气大衰”,《素问·上古天真论》也指出男子七八五十六岁以后“精少,肾脏衰……五脏皆衰”,五脏阴气亏虚;气虚不足,推动无力,血行迟缓,久则停留而为瘀,经脉郁滞则百病丛生,正如《素问·调经论》曰:“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阴气亏虚,肝阳易亢,加之经脉不畅……继续阅读 »
诚顺和中医馆
2年前 (2022-12-29) 357浏览 0评论
0个赞
中医认为流鼻血是由于人的气血上逆导致的。鼻属于肺窍,鼻子出现病症,一般来说,与肺和肝等部位出现异常有着很大的关系。当人的气血上升,特别是肺气较热时,人就会流鼻血。
孩子流鼻血,有以下几种情况:
1.是感冒鼻炎。感冒时鼻腔黏膜干燥,鼻腔黏膜血管比较多,比较浅,容易出现鼻出血。
2.是外伤引起的鼻出血。鼻部受到撞击、挤压,或孩子挖鼻孔,都可以引起鼻出血。
3.是维生素K缺乏。维生素K又叫凝血维生素,主要存在于蔬菜中,多见……继续阅读 »
诚顺和中医馆
2年前 (2022-12-28) 612浏览 0评论
0个赞
小儿急性鼻窦炎的主要表现有鼻塞,轻重不等,鼻塞,脓涕多,鼻涕多为脓性或粘脓性,黄色或黄绿色,头痛。
根据发病的时间可以分为急性鼻窦炎和慢性鼻窦炎。慢性化脓性鼻窦炎一般地明显局部疼痛或头痛,常伴有慢性咽炎表现,如痰多、咽喉疼痛等。如果是急性鼻窦炎,建议一定要及时的去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
急性鼻窦炎,属温病中的“卫分病”。吴鞠通《温病条辨》云:“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鼻窦炎这种疾病和平时没有注意做好护理,有非常大的关……继续阅读 »
诚顺和中医馆
2年前 (2022-12-28) 267浏览 0评论
0个赞
午后颜面潮红烘热,月经前提,量少,属于中医学“绝经前后诸症”范畴。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自然绝经前后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所致的一系列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症候群,多发于40~55岁的妇女,临床表现为月经紊乱、烘热汗出、五心烦热、头晕耳鸣、心悸失眠、烦躁易怒等症状。
现代医学治疗此病以雌激素替代疗法或辅以孕激素、雄激素联合用药,但其会增加子宫内膜癌、乳腺癌风险。
因此,中医药在本病治疗上具有独到优势。
……继续阅读 »
诚顺和中医馆
2年前 (2022-12-26) 296浏览 0评论
0个赞
崩漏,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及器质性疾病导致的不规则出血等。
历代医家认为崩漏的主要病机是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肾虚、脾虚、血热和血瘀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万氏女科·调经章》中论述曰:“妇人经候不调有三,一曰脾虚,二曰冲任损伤,三曰脂痰凝塞。治病之工,不可不审。”《调经章·崩漏》开篇中又言:“妇人崩中之病,皆因中气虚,不能收敛其血……。”
可见中气不足,脾虚不摄是崩漏的关键病机之一。
中医认为,年纪尚幼,脾……继续阅读 »
诚顺和中医馆
2年前 (2022-12-26) 298浏览 0评论
0个赞
糖尿病性肾病是糖尿病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常见于糖尿病病史超过10年以上的患者,是一型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即使在二型糖尿病中,它的严重性也是仅仅次于心脏、大脑等大血管的并发症。
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尽量避免,或者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患者在糖尿病肾病早期,往往是没有自觉症状的,也是容易被患者所忽视。但如果糖尿病患者,没有有效的控制自己紊乱的代谢指标,随后就会出现血压的升高、周身水肿和大量的蛋白尿,伴随有诸多的……继续阅读 »
诚顺和中医馆
2年前 (2022-12-25) 326浏览 0评论
0个赞
《医经溯洄集·中风辨》曰:“中风者,非外来风邪,乃本气自病也。凡人年逾四十,气衰之际,或因忧喜忿怒,伤其气者,多有此疾。壮岁之时无有也,若肥盛则兼有之,亦是形盛气衰而如此。”中风恢复期因气血失调,血脉不畅,而易后遗经络形证,久病多虚,久病致瘀,故辨为“气虚络瘀证”。
中医认为,气血亏虚,脉络瘀阻,无以养四肢,故见肢体不遂、萎软无力;气血瘀阻脑络,不通则痛,发为头痛,痛为针刺样;瘀血阻络,阻碍气机正常升降,浊阴不降则清……继续阅读 »
诚顺和中医馆
2年前 (2022-12-25) 329浏览 0评论
0个赞
小儿腹痛是儿科的高发症状之一,临床中发展快、变化多,在自己判断不明确或自行服药处理后症状无缓解或加重,都应及时医院就诊。若疼痛持续不能缓解,或逐渐加重,需排除器质性疾病的腹痛。应及时结合外科检查,腹部B超及腹部X线立位片。排除之后要么喝药缓解急痛,如果是长期慢性的疼痛可采取温和的方式从根源出发,彻底斩断病根。
中医诊断腹痛主要是根据患者疼痛的次数以及间隔,并且伴有肠鸣以及突然剧痛,或者是腹痛胀满,突然发病一般都可以诊……继续阅读 »
诚顺和中医馆
2年前 (2022-12-24) 273浏览 0评论
0个赞
便秘是小儿常见疾病。早期的症状有便秘时,排便次数减少。因为粪便在肠道内储存的时间比较长,水分被全部吸收以后,大便变得干硬、秘结,导致排便困难。严重时而引起腹痛、腹胀、头晕、呕吐、食欲缺乏、口臭、睡眠不安、烦躁、易哭闹等。
因为大便干硬,长时间未解,排出时会摩擦肛门周围皮肤,导致肛门周围疼痛、大便带血丝,甚至肛裂等其他肛周疾病。长此以往会进一步加重便秘现象,形成恶性循环,引起局部反复炎症,导致消化不良、体重不增,从而身……继续阅读 »
诚顺和中医馆
2年前 (2022-12-24) 276浏览 0评论
0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