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动不动就胸闷气短是中气不足导致的吗?中医如何辨证论治?中医认为中气不足有可能出现胸闷气短的感觉,中气主要是脾胃之气,中气不足通常会伴有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饮食减少、胃部不适或大便的改变等症状,也可能会有少气懒言、无力等症状。但是,胸闷气短不是中气不足才有的症状,所以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胸闷气短,自觉乏力,从中医角度考虑,最常见的原因就是考虑中气不足的问题,另外,肝郁气滞,还有脾虚湿盛等都可能是发病原因,本病多与心、肝、脾脏腑功能有关。治宜调和阴阳、条畅气机、恢复脏腑正常生理功能为主,同时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运动,可取得事半功倍之效。运用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特点,采取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中医辨证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优势明显。
胸闷气短医案一则
患者,女,42岁,初诊时主诉:出现胸闷、气短3个月。患者3个月前因与家人争吵,生气之后出现胸闷,气短症状。于当地医院行各项检查均正常,服中西药治疗,症状无缓解,并伴心烦,入睡困难,故寻求中医治疗。现症见:胸中满闷,气短,善叹息,心烦易怒,乏力,入睡困难,舌质淡,苔薄白,脉缓。
辨证论治:系肝气郁结,大气下陷。治则:益气升陷,佐以疏肝。对症开方7剂中药,水煎服,日一剂,分早中晚三次温服。二诊:心烦、胸闷、气短有减轻,服药后感觉心中烦闷缓解,身心舒适。继服中药10剂辨证论治。三诊:诸症继续改善,入睡困难缓解,胸中满闷消失,呼吸通畅,乏力好转,精气神提升。继服中药10剂巩固调理,患者饮食、睡眠、精神均转佳。
按:本案系因患者生气后致肝气郁结,肝气上逆,致胸中之气下陷所致,胸中之气下陷为病之本,肝气郁结为病之标,属本虚标实之证,以本虚为主。治宜益气升陷,佐以疏肝。方用升陷汤加减,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升陷,佐以疏肝,养心安神之功,使脾气得健,大气得升,肝气得疏,心有所养,则诸证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