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烦胸闷气短吃什么中药治疗有效?中医辨证论治医案一则。胸闷气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往往还会伴有呼吸困难、失眠多梦、乏力、烦闷等表现。活动后出现的胸闷、气短,多见于心肺功能的异常,需要检查确定病因后对症治疗即可。另外,当患者休息不好、精神压力过大或者情绪激动、恐惧、焦虑、高度紧张时,往往也会出现胸闷、憋气等症状,主要是因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出现的各种不适症状。
胸闷气短,从中医角度考虑,多是由于情绪焦虑、肝郁气滞、气血不通所导致的。可结合中医汤剂进行辨证论治,吃中药能够改善胸闷气短的症状,但因根据引起胸闷气短的病因辨证施治。如果胸闷气短的症状是由气血虚引起的,服用补气、补血的中药,可以有效改善胸闷气短的症状。由心理疾病引起的胸闷气短,在服用心理治疗药物的同时,可以辅助应用中药治疗,帮助改善胸闷气短的症状。
胸闷气短的人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平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要吃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不吃油腻辛辣的食物,不要吃得太饱,更不能暴饮暴食,也不要喝浓茶咖啡以及吸烟、饮酒。
2、平时要避免劳累、熬夜、剧烈运动以及情绪过于强烈的变化等。
3、及时地到医院查明引起胸闷气短的病因,对于器质性的疾病引起的胸闷气短,要长期对所患的疾病进行有效的控制,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如果出现病情的变化,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尽快地进行治疗的调整。
胸闷气短医案一则
患者女,60岁,初诊时主诉:心烦、憋闷、气短近两个月。诊见:总是口苦,口气重,纳呆,胃易打嗝、呛咳,大便一日多次、不成形、黏,小便可、起夜两次,怕冷。白天感觉腿酸,夜卧不安,易醒。患者面黄、有斑、舌暗红、苔中间裂纹、苔腻,脉弦滑。
辨证论治:太少合病,营卫不和。治法:调和营卫,祛风清热。对症开方7剂中药代煎服,日一剂,分早中晚三次温服。二诊:患者诉胃部不适缓解很多,打嗝止,大便次数减少。胸闷气短感减轻,夜间睡眠改善。效不更方,继服中药7剂。三诊:诸症继续改善,口苦消失,大便成形,夜尿一次。心烦减轻很多,憋闷感消失。继续辨证调理月余,诸症消失,饮食佳,睡眠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