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典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辨证论治的论述及临床辨治心得。本病属于中医的月经后期、闭经、不孕症等范畴,《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此言月经的产生及生殖功能的成熟是脏腑、天癸、经络、气血共同协调作用于胞宫所产生的生理现象,其中肾脏的作用尤为重要。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位为肾
肾为“先天之本”,有“主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生理作用,肾气盛,天癸至,冲任脉盛,血海充盈,气血调和,月经以时下,卵子发育成熟,故能有子也。肾气虚,天癸不足,冲任虚,血海不足,月经衰少,直至闭经,卵子不能发育成熟,故无子也。
肾藏精,精化气,气分阴阳,肾阳充足,推动月经按时而下,促进卵泡发育成熟,并推动其排卵,温煦子宫,为受精及受精卵着床提供合适的温度。肾阴充足,精血化生,血海充盈,月经量正常,卵泡按时发育成熟,子宫充盈,血供丰富,为受精卵发育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故而,肾与月经的产生及生殖功能密切相关。
多囊卵巢综合征造成不孕的分析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典型表现为月经由正常到月经量少,最后发展至闭经,或者从初潮后就月经量少,最后发展为闭经,B超提示卵泡发育迟缓,无优势卵泡发育成熟,最终导致不孕,这些症状正好是肾气亏虚进一步发展的临床表现,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根本在于肾气亏虚,血海不足,卵子无法发育成熟,最终导致不孕。
多囊卵巢综合征辨证治疗
中医认为其因为肾虚,肾-天癸-冲任失调是发病的根本,故其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以肾虚为本,并根据患者的症状分为两型,即肝肾阴虚型和脾肾阳虚型,盖因“肥人多虚多痰,瘦人多虚多火”,瘦者多阴虚火旺,肝肾阴虚为多见。胖者多阳气不足,痰湿内阻,脾肾阳虚为多见。
治疗上,以肾虚为本,用药以杜仲、枸杞子、菟丝子、仙茅、淫羊藿、山茱萸、女贞子、旱莲草为主,胖者加苍术、匏壳、麻秸,瘦者,加黄精、何首乌、沙参、麦门冬养阴清热。观其临床疗效,确实有非常好的效果,进一步证明肾虚乃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之根本原因。
在以肾论治的基础上,需注意七情内伤之影响
《济阴纲目·卷之六》云:“凡妇人无子,多因七情所伤,致使血衰气盛,经水不调。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色淡如水,或紫如血块,或崩漏带下,或肚腹疼痛,或子宫虚冷,不能受令。”此强调“七情内伤”对妇人月经失调乃至不孕的重要性。
七情内伤患者多为青少年和妇女,此期的女子要面对学习生活事业各方面的压力,七情之伤不容忽视。情志之伤,导致气机运行障碍,而其中以肝气郁滞为最重。肝藏血,肝主疏泄,肝气对一身气机具有调畅作用,若肝气郁滞,必然导致气机运行异常,气滞血瘀,冲任失调,凝血瘀滞胞脉,经血无法按时而下,排卵异常,无法受孕。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若脾虚或因饮食起居、外感等因素导致运化失常,则水谷精微吸收及输布功能障碍,必然导致血海充盈不足,出现月经量少,月经后期,甚至闭经。痰湿亦内生,阻滞胞宫,导致闭经、不孕,如《傅青主女科·种子篇》曰:“妇人素体肥胖,兼恣膏梁厚味,以致痰湿内生,流注冲任胞脉。或因体脂过盛,壅塞胞脉和胞宫而致不孕。”
因此中医在治疗七情内伤上不仅考虑到肾气虚为本的问题,也应仔细辨证,肝郁者加北柴胡、炒栀子、大黄。血瘀者加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等。痰湿者加胆南星、煮半夏、大腹皮,亦取得很好的疗效。故而,气滞、血瘀、痰湿亦是七情内伤不容忽视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