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欢迎武汉中医乳腺科专家李宝玉教授入驻诚顺和! 热烈欢迎中医皮肤科专家高进教授入驻诚顺和! 热烈欢迎中医内科专家刘义涛主任入驻诚顺和!

徐氏扶阳理论在中医儿科临床诊疗的辨证论治方法

中医诊疗 cshyh 3年前 (2021-11-23) 564次浏览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徐氏扶阳理论在中医儿科临床诊疗的辨证论治方法。徐氏扶阳理论认为临床上对无明显实热之象者,皆可放手运用扶阳之法,并善于配合其他多种治法,可谓不离于扶阳,亦不止于扶阳,其治法灵活多变,得心应手。
徐氏扶阳理论在中医儿科临床诊疗的辨证论治方法
1、扶阳与解表相结合
小儿“稚阴未长,稚阳未充”,卫外不固,常为外邪侵袭而致病,明代张景岳曾言“气本属阳”,“气不足便为寒”,徐氏认为儿科扶正当以扶助气阳为主,临证中无论邪气在表或在半表半里,如见阳虚气弱之症,皆可以温阳药配伍解表、和解之药以扶正达邪、和解表里,称之为温解法。临床常用附子配小青龙汤、桂枝汤、小柴胡汤或以柴胡桂枝汤等温阳解表、和解少阳,用以治疗素体阳虚或久病伤阳的患儿外感、咳喘及小柴胡汤证兼见渴不喜饮、脉濡等气阳不足之症者。附子味辛、甘,性温,归心肾脾经,功能温阳祛寒、回阳救逆,临床药理研究证明附子具有强心、扩血管、抗炎等作用,为临证扶阳之要药。
2、扶阳与宣通相结合
小儿腠理疏松,脏腑娇嫩,肺脾肾三脏常不足,感受外邪或饮食不节、嗜食生冷,都可导致寒湿之邪入体,寒性收引凝滞,湿性黏滞,在上易于郁闭心肺之阳气,气机不行则瘀滞于胸中,而致胸闷心痛,肺失宣肃,发为咳喘,在中则损伤脾阳,阻滞胃气,影响气机运化,发为泄泻。徐氏临床常以温阳药与行气开窍之药相配用以温通阳气、开窍达痹,称之为温通法。临证常用桂枝配薤白、瓜蒌,通阳行气、开胸散结用以治疗胸阳不振之胸痹;或以麻黄配郁金、远志,宣肺化痰、开窍定喘用以治疗肺闭咳喘;或以熟附子、干姜配苍术、厚朴温振脾阳,行气利水以治疗脾虚泄泻。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桂枝、麻黄具有解热、扩张皮肤血管、促进血液循环、镇痛、抗菌、抗炎等作用[10-11];瓜蒌、薤白具有保护心肌损伤、增强免疫力、抗氧化、祛痰平喘、抗菌等作用。
3、扶阳与潜镇相结合
小儿素体阳虚或久病伤阳,下元虚寒又有虚阳上浮之象者,骤然补之易致虚阳浮越,难归下元,配伍潜镇之品则能纳气潜阳,正如祝味菊先生所言:“气虚而兴奋特甚者,宜予温潜之药,温以壮其怯,潜以平其逆,引火归原,导龙入海,此皆古之良法。不可因其外形之兴奋而滥予清滋之药也。”徐氏临床以温阳药配伍潜降之药,使阳归下元,阴平阳秘,即为温潜法。临证常以附子配伍龙骨、牡蛎、磁石等治疗下元虚寒、虚阳上浮及肝风内动之证,明代虞抟谓附子“能引补气药行十二经,以追复散失之元阳;引补血药入血分,以滋养不足之真阴;引温暖药达下焦,以祛除在里之冷湿”,可见附子虽为温阳之要药,但其性走而不守,故徐氏临证配以潜降之药,则既能制约其走而不守之性,又能潜纳浮越之阳气以温补下元,并且可引诸药到达病所。但诸药用法又同中有异,龙骨收敛固涩作用较强,多用于久泻、多汗之症,牡蛎有补阴敛汗之效,多用于自汗盗汗之症,灵磁石尚有纳气的作用,故百日咳、久嗽等病证参用之。
4、扶阳与清滋相结合
徐氏扶阳理论临床以温阳法著称,然并非凡病即以温法,若小儿素体阳虚,复感邪热,或小儿患病日久、或为药石所伤致阳气受损,阳损及阴,所致本虚标实或寒热夹杂者,亦有温阳药与清热泻火养阴药相配使用者,即为温清法。临床常用附子配石膏或黄连温下清上,治疗小儿夏季热;附子配黄芩、石膏治疗哮喘之肾阳不足又兼痰热闭肺者;附子理中汤配白芍治疗脾虚久泄。

喜欢 (1)
cshyh
关于作者: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