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欢迎武汉中医乳腺科专家李宝玉教授入驻诚顺和! 热烈欢迎中医皮肤科专家高进教授入驻诚顺和! 热烈欢迎中医内科专家刘义涛主任入驻诚顺和!

李时珍《本草纲目》对黄疸病辨证论治之主治药的学习心得

中医诊疗 cshyh 2年前 (2022-03-03) 861次浏览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李时珍《本草纲目》对黄疸病辨证论治之主治药的学习心得。李时珍非常重视疾病的主治药,在卷三黄疸条下系统列举了黄疸的主治药,涉及湿热82种、脾胃12种、食积12种,分别在各部介绍。李时珍虽未设专篇论述黄疸药物的加减原则,结合卷一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篇中关于脾病的治疗总则,以及卷一十剂篇中按照“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的药物分类,可将黄疸主治药的加减规律归纳如下。
李时珍《本草纲目》对黄疸病辨证论治之主治药的学习心得
1、土实泻之
在有关泄剂的论述中李时珍认为 “五脏五味皆有泻”“脾实泻以黄连之苦”,故土实当以苦味药泻之。黄疸的泻法具体又分为吐法和下法。李时珍认为“凡上行者,皆吐法也”,吐法包括引涎、追泪、嚏鼻等多种形式,涉及的药物有栀子、瓜蒂、藜芦、苦参、赤小豆等。如治疗急黄喘息,胸中坚欲饮者,以瓜蒂与赤小豆研末口服,“一炊久当吐,不吐再服”;又以藜芦研末水服催吐,治疗黄疸肿疾。下法涉及的药物有大黄、芒硝、大戟、芫花等。如 “大戟泄天行黄病”“伤寒瘀热发黄者,以大黄浸水煎服,取利”“治疗时疾发黄,以黄栝蒌绞汁,入芒硝服”。概括起来,其吐法适用于湿邪偏于上,使邪从上而出,继承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高者,因而越之”的观点;下法适用于湿邪在里在下,通过通腑泄热而退黄。
2、土虚补之
包括“虚则补其母”、补气和补血。李时珍强调“不特人参、羊肉为补也”“五味各补其脏”,如“甘草之甘补脾”,使气血生化有源,则正气荣复。黄疸脾虚者,补母可用桂心、茯苓,如茵陈五苓散。补气常用黄芪、葛根、甘草、陈皮、木香等,例如用黄芪、木兰皮末同酒服,或以葛根煎汤服,治疗酒疸;甘草同柴胡、白茅根煎水服,治疗湿热黄疸。补血则用白术、苍术、当归、大枣、蜂蜜,如“食劳黄” “血证黄肿”、血虚发黄皆以绿矾同枣肉作丸服;“面黄,色枯舌缩”,以当归同白术煎服。
3、本湿除之
对于湿邪困脾的治法,李时珍概括为“风药可以胜湿,燥药可以除湿,淡药可以渗湿,泄小便可以引湿,利大便可以逐湿,吐痰涎可以祛湿。湿而有热,苦寒之剂燥之;湿而有寒,辛热之剂燥之”,具体包括了“燥中宫”“洁净府”两大治法。 “燥中宫”选用白术、苍术、橘皮、半夏、草豆蔻等,燥湿以健脾;“洁净府”用木通、赤茯苓、猪苓、藿香等淡泄之物,以“去湿热无形之邪”,使湿邪从小便而走。《金匮要略》提出的“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是对除湿法的概括,李时珍则是通过药物的属性对除湿法进行了具体分类。
4、标湿渗之
根据李时珍辨证和用药理论,伤寒发黄表热者属标湿表闭,阳气怫郁,不能外出所致,可采用“开鬼门”法,宜选用葛根、苍术、麻黄等轻扬之剂,发其汗以去闭,而表自解也。对黄疸初起邪尚在表者,或黄疸兼有表实证者采取发汗法,使湿邪从肤腠而出,既可解表以防表邪传里,又可起到治疗黄疸的作用[2-3] 。标湿渗之,是李时珍在继承《素问·汤液醪醴论》“开鬼门”理论和张仲景汗法基础上的发展。
5、治黄疸之通用方药
《本草纲目》记载茵陈味苦、辛,微寒,入足太阳经,主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治通身黄疸,小便不利”。茵陈苦泄下降,性寒,善清利脾胃肝胆湿热,使之从小便而出,故为治黄疸之要药。现代研究证实,茵陈不仅具有保肝、利胆、解热、镇痛、抗炎、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而且具有一定的利尿作用 。若身目发黄,小便短赤之阳黄证,常与栀子、大黄同用,如茵陈蒿汤;若黄疸湿重于热者,可与五苓散同用,即茵陈五苓散;若脾胃寒湿郁滞,阳气不得宣发之阴黄,多与附子配伍,如茵陈附子汤;治酒疸,同栀子、田螺擂烂,酒服。痫黄如金者,同白鲜皮煎服。同生姜捣烂,擦胸前四肢,可治诸黄病。
上方均以茵陈为君药,根据不同的证型佐以大黄、附子之类,即李时珍所说“各随其寒热也”。此外,白鲜皮、秦艽、瓜蒌根、苦参、白茅根、茜根、白英、白术等药亦可同时治疗多种黄疸,为治疗黄疸之常用药。

喜欢 (1)
cshyh
关于作者: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