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与脂肪肝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肝脏的血供主要来源于门静脉,肝脏和肠道之间具有密切的解剖和功能关系,即所谓的“肠-肝轴”,肠道稳态的改变会影响肝脏。
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肠道通透性增加等可造成肠-肝轴失调,导致脂肪肝的发生。
此外,肠道阴性杆菌产生的脂多糖,在细菌过度生长和肠道渗透性增加的情况下会增多,引起一系列的炎症反应。肠道菌群失调也可以使内源性乙醇产量增加,导致脂肪肝的发生。肠道菌群失调也可以影响胆汁酸代谢导致脂肪肝的发生和发展。
中医认为脂肪肝系指体内肥脂之气过多地蓄积于肝脏。认为由于过食油腻肥甘饮食,食而不运,脂膏留积于肝,从而导致肝脏功能失调,疏泄不利的一系列病症。本病病位在肝,以脾虚、肾虚为本,以气郁、食滞、痰、瘀、湿、热、寒为标。临床多呈本虚标实,虚实兼夹,寒热错杂。需辨证论治才能取得比较好的疗效。
如何通过调整肠道菌群改善脂肪肝?
1、膳食纤维
这是肠道菌群改善关键,每天要补充 25~35g 膳食纤维;
2、多吃全谷物
少吃加工食品,主食加 1/3 粗粮杂粮;每天吃蔬菜 400~500g ,绿色蔬菜为主;
3、喝对酸奶增加“外援
选购酸奶时,首先要注意包装上的说明,选择蛋白质含量≥2.3%的产品,这样才是没有过多添加剂的好酸奶。补充益生菌,益生菌粉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功能;
4、适当运动
每天应进行至少30分钟中等强度、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跑步,或者快走,都可以加速肠道的蠕动,增加代谢循环的速度。
5、合理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能杀死有害菌,也会损伤有益菌,长期使用抗生素易导致肠道菌群失衡,出现腹泻、便秘等症状,严重者甚至损及全身。必须杜绝滥用,应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脂肪肝早期是一种可以逆转的疾病,治好后也要约束生活习惯,才能保持肝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