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 东汉医学家 著有《伤寒杂病论》 确立中医学“辨证论治”思想
张仲景,名机,辞官业医,博采众方,因对医学的杰出贡献被后人称为“医圣”。东汉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市邓州人)。
自从建安初年以来,不到十年,有三分之二的人因患疫症而死亡,其中死于伤寒者竟占十分之七。面对瘟疫的肆虐,张仲景内心十分悲愤。他痛恨统治者的腐败,将百姓推入水深火热之中。对此,张仲景痛下决心,潜心研究伤寒病的诊治,一定要制服伤寒症这个瘟神。建安年间,他行医游历各地,亲眼目睹了各种疫病流行对百姓造成的严重后果,也借此将自己多年对伤寒症的研究付诸实践,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经验,充实和提高了理性认识。经过数十年含辛茹苦的努力,终于写成了一部名为《伤寒杂病论》的不朽之作。这是继《黄帝内经》之后,又一部最有影响的光辉医学典籍。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奇书,它确立了中医学重要的理论支柱之一——辨证论治的思想,在中医学发展过程中,实属“点睛之笔”。
张仲景高尚的医德和医学上的贡献,使他在中国医学史上享有殊荣。汉代以后,研讨伤寒杂病论的论著超过五百家,张仲景的声誉远远超越了国界,特别是在日本、朝鲜、东南亚一些国家, 影响很大。今天日本的汉方处方和成药制剂中,大部分仍是张仲景著作中的方剂,以后的中医医学院校的学生都以张仲景为楷模,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世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