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继贤,字起孟,北京郊区郭家村人。
幼年从本村名儒王绪堂先生读书,十六岁弃学就医。从姑父张世臣学习中医,深受教益。翌年,参加由夏禹臣等人创办的中医研究所,系统学习四大经典著作,以求深造。韦继贤年少即成了“坐堂医”,具备了坐堂诊病的资质与能力,这不但源于他的勤奋,更与他少时就习医有关——有了相当的医学知识与临床基础。所以来到济南宏济堂药店后,“一面探求药理,严格掌握药物性能及应用,一面攻研医学,深明奥义”,其间还曾得到名医徐菊如、王兰斋指点而“学业日进”。
韦继贤善取各家之长,尤重李东垣、朱丹溪、叶天士、王孟英之论著。在临床工作中,擅长内、儿、妇科。尤其对温热病的诊治,辨证细精,用药灵活,从理论到实践,确有独到的见解。在长期实践中,遵循古人经验,结合个人心得,凝成了“治虚善于补肾,调胃重在养阴”的学术观点。后被誉为“济南四大名医”之一。撰有《临床常用方剂的心得体会》,《肠伤寒专辑》等。
《山东省志医药志》载,当时山东为支持中医药发展,扬优汰劣,曾于1935年成立山东省国货陈列馆医药品组,由韦继贤等5位知名人士共同审查中药157种,按质量评定分数,达70分以上者有105种,济南万年堂、济生堂、宏济堂获得特等奖状,韦继贤又在另一条战线上为中医药发展作出了贡献。韦继贤1955年任山东省立中医院副院长,1962年任院长。
韦继贤他的一生致力于探究医理,精益求精,在对中医药保护、传承与发展上作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