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医案一则:患者,女,40岁。初诊诉:间断性上腹部胀痛年余,加重1个月。病史: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时作时止,伴胀闷,曾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胃炎、胃溃疡”,间断服药控制(具体不详),药后症状缓解,但仍反复发作。近1月来上述症状加重,伴嗳气、泛酸,与工作压力、情绪刺激明显相关。今为求中药治疗,慕名而来求诊。辰下:上腹部疼痛、胀闷,时作时止,伴嗳气、泛酸,疲倦乏力,舌淡苔白,脉弦。
中医辨证论治:《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胃主通降,以通为顺,以降为和,胃之通降有赖于气的推动,故胃之为病与肝密切相关。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本案患者发病与工作压力、情绪刺激明显相关,且有反复发作、时作时止、时轻时重的特点,故应责之在肝。治以疏肝健脾、和胃理气、缓中止痛,方拟柴芍六君子汤加减。
处方:柴胡、白芍、党参、木香、苏梗、青陈皮、姜半夏、乌贼骨、谷麦芽、旋覆花(布包)。7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饭后40分钟温服。
二诊:药后胃痛次数减少,胀闷、泛酸改善,仍有嗳气。守上方加黄芪、木瓜,续服7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胃脘疼痛、嗳气均较前改善,偶有胀满,余症皆缓。守上方去党参、旋覆花、乌贼骨,加厚朴、鸡内金。续服7剂后诸症悉缓,坚持守方随症加减调治2月余,胃痛病除,随访半年未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