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文化 (第 20 页)
很多人一听类风湿关节炎就以为是胳膊疼、腿疼,更通俗一点就是老寒腿,疼起来贴点膏药、随便吃点止疼药就可以了,根本不会觉得自己生病了,更别提去医院看病了!其实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其特征是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经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及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可以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
关节的疼痛相信大家并不陌生,那关节外表现又了解多少呢?类风湿关节炎累及的……继续阅读 »
诚顺和中医馆
3年前 (2022-08-10) 432浏览 0评论
1个赞
湿疹,是一种慢性、复发性和炎症性皮肤病。以剧烈瘙痒和皮肤干燥为主要特征。
引起湿疹的原因有很多种,有些时候心理压力过大也会导致湿疹。由于食物引发的湿疹,虽然有,但是这种情况是非常少的,绝大部分湿疹是不需要忌口的。长时间的鼻塞,甚至见冷流鼻涕都是长时间乃至长年的表证未解。湿疹痒,痒是身体发出的信号,邪气欲出而不得出,正确的治疗应该是顺势而为,将邪气驱出体内。
临床上见到许多湿疹以及其他皮肤病的的红、肿,往往定式思维运……继续阅读 »
诚顺和中医馆
3年前 (2022-08-07) 403浏览 0评论
0个赞
胃溃疡典型的疼痛表现为:进食后上腹隐痛、钝痛或烧灼痛,疼痛在饭后半小时至2小时出现,至下次进食前疼痛消失,进食后疼痛再次发作,形成“进食→疼痛→缓解”的规律。
还有一种是无痛性溃疡,没有明显的胃痛、泛酸等症状,而以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作为首发症状,尤其以中老年人多见。溃疡长期不愈,溃疡周边细胞受炎症等各种因子长期刺激,可发生异变,变成了癌细胞,也就是一般所说的胃溃疡“恶变”。多数学者认为胃溃疡可以癌变,其癌变率估计在……继续阅读 »
诚顺和中医馆
3年前 (2022-08-07) 416浏览 0评论
0个赞
中医认为,脾为阴脏,胃为阳腑,脾病多寒,胃病多热,临床上脾、胃功能常相互影响。
脾胃失调多表现为寒和热的病理现象:
如饮食生冷、外感寒邪,可使脾阳不振,寒遏中宫,胃失和降,失去运化,此为寒证。临证之时,治寒以热,药用附子、干姜、高良姜、吴茱萸、川椒等助阳散寒。
若邪热入腑,湿热交阻,导致胃中郁热,火毒内壅,胃腑传导失畅,则为热证。治热以寒,常用黄连、黄芩、栀子、黄柏、知母、石膏等清泻胃火。
临床中也常见脾胃寒热错杂……继续阅读 »
诚顺和中医馆
3年前 (2022-07-04) 956浏览 0评论
0个赞
脾胃是中医的消化脏器,胃纳脾运、脾升胃降是人体消化功能的基本形式,中医脾胃病涉及脾胃的化纳、升降、化生失常的疾病。现代生活带给人们的除了科技的兴盛,还有食物的多样性,中华美食琳琅满目,人们喜食且不知节制,给脾胃运行加重了负担,导致脾胃化生失常,带来一系列不适反应,如身体乏力、精神倦怠、四肢无力、身体消瘦、心慌气短、失眠、面色萎黄以及其他一些相关虚弱表现,严重者可致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或者胃肠功能紊乱。
中医认为……继续阅读 »
诚顺和中医馆
3年前 (2022-06-27) 995浏览 0评论
0个赞
如果出现口苦口涩,可能是由于肝胆有火、肝胆湿热、肝火过旺、脾胃有湿热等导致,比如胆囊炎、胆结石、肝病等。
如果长期患病,可能需要进行调整,通常根据具体疾病具体用药。假如没有发现有什么问题,就是这种症状存在,中医一般舌苔黄腻,大便粘腻,多用龙胆泻肝丸,效果还不错。
另外,平时少吃辛辣的东西,多食用新鲜蔬菜,清淡的东西,酒、辣椒、葱、姜等尽量少吃,但并不是不吃,只是需要适当地注意,比平常少吃一点就可以了。
……继续阅读 »
诚顺和中医馆
3年前 (2022-05-24) 1257浏览 0评论
0个赞
肝胆湿热的患者建议在情绪、饮食以及药物方面来进行调理。具体方法包括以下方面:
1.情绪方面,注意保持情绪的稳定,不急不躁,不乱发火,火气自然不会再内生。
2.饮食方面,建议清淡饮食,避免进食辛辣食物。
3.药物方面,建议使用龙胆泻肝丸、疏肝和胃丸、蒲地蓝等清理肝胆湿热的药物。
肝胆湿热一般是由于进食油腻、油炸、烤串、喝酒、辣椒等食物而引起。同时在情绪方面,一般是由于思虑万千、郁郁寡欢,进而出现郁久化火而引起。
……继续阅读 »
诚顺和中医馆
3年前 (2022-05-24) 1218浏览 0评论
0个赞
肝气郁结有可能造成胸闷。
因为肝主要是主疏泄和主藏血。肝的疏泄功能有调畅气机、调畅情志,以及调理脾胃消化功能的作用。
如果调畅气机的功能不好,气机的升降失常、运行受阻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例如在头部会出现头晕、头痛。在胸部就能产生胸闷、气短等。因此肝郁气滞有可能产生胸闷,甚至发生气短的表现。
但要注意结合其他的症状来进行综合的判断。比如肝郁一般伴有情绪低落、闷闷不乐,还可能伴有两肋胀满等其他肝郁气滞的表现。
……继续阅读 »
诚顺和中医馆
4年前 (2022-05-22) 1251浏览 0评论
0个赞
暑湿一般不会导致血压升高。
出现暑湿往往是因为患者在夏季感受外邪而引起的。虽然有暑热邪气,可能会因为有热引起血脉扩张,但是其中还有湿邪,湿邪黏腻重着,会阻碍气机。再加上湿气为阴邪,可能会相互抵消部分热邪,所以患有暑湿的患者一般不会出现高血压。但是可能会因为有湿气,引起头部重着疼痛,也可能会出现肢体酸重疼痛。
针对这种情况治疗,应该在当地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清热滋阴、祛湿气的药物,例如三仁汤。这种情况进行治疗,时……继续阅读 »
诚顺和中医馆
4年前 (2022-05-21) 974浏览 0评论
0个赞
中医典籍及历代中医对细辛用量的论述:重剂细辛堪任方中帅将。细辛虽有毒,但其功效卓越。四川名医吴佩衡将细辛列入中药十大“主帅”之一,以形容其作用之大,认为如能熟知其性能,善伍其臣佐,下至一般常见病,上至疑症顽疴,无不应手奏效。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细辛共入方14次,且均以组方出现,除乌梅丸外(细辛用6两)其余均为内服汤剂,13首汤剂中细辛用量1两者1首,1.5两者3首,2两者4首,3两者5首。以东汉1两合今15……继续阅读 »
cshyh
4年前 (2022-05-19) 496浏览 0评论
0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