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的发现与研究,并不是始于道家,而是始于中华文化的源头。
《内经》开篇之处有一个重要论断:
这是统领《黄帝内经》的一句纲领性的话:“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道看不见,摸不到,在哪里可以看得见、触摸到道呢?在日月转换的昼夜之中,在寒暑转换的四时之中,在四面八方的空间之中,在万物生息的过程之中,在一生一死的过程之中。总而言之,道在自然秩序中,道在自然法则中,道在生生之物的演化过程中。昼夜之序是道的反映,寒暑之序是道的反映,万物有规律的生息同样是道的反映,所有生命的生生死死也是道的反映。自觉遵守自然秩序者,是谓得道者。得道者,称之为圣人。违背自然秩序的人,称之为愚人。为何有人百病不生,为何有人疾病丛生,遵道而行、背道而行的差别也。
这句话出在《四时调神论》之中,《四时调神论》是《黄帝内经》的开篇第二篇。这句话实际是一部《黄帝内经》的纲领。
《黄帝内经》所论述的问题与诸子完全不同,但立论基础却完全相同,道是诸子的立论基础,也是《黄帝内经》的立论基础。
《黄帝内经》中的以道论之,开始于第一篇,延续于第二篇、第三篇、第四篇,直至最后一篇。以道论之,贯穿于一部《黄帝内经》始终。
一源出百流,一树结万果,如此形容道与诸子百家的关系,如此形容道与中医的关系,应该是确切的。诸子百家只是由源而发的条条支流,中医也只是百流中的一流,只是万果中的一果——一只鲜艳的、硕大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