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痞病是指胃部痞塞、胸膈满闷、嗳气、食欲减退、进食后容易出现脘腹饱胀。胃痞病属于慢性病主要跟脾胃有关,考虑是脾胃功能虚弱引起的,建议吃些健脾胃助消化类的药物,可以选择中成药也可以选择汤药。常用的中成药有健脾丸、归脾丸、参苓健脾散等。汤药需要到医院有专业的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配制。脾胃功能恢复的比较慢,需要按疗程进行调理。
中医认为,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横犯脾土,胃失和降,浊气上逆,故嗳气频作;脾胃虚弱,痰浊内阻,气机不畅,故见胃胀痞满;木气横恣,乘其所胜,脾土虚弱,故见食少纳差、泛酸;木郁化火上扰,故见胃脘及食道灼热、口干口苦;肝郁气滞,脾胃虚弱,故治以疏肝健脾和胃,降逆化痰消痞。
脾胃病医案一则:
患者,男,46岁。初诊主诉:胃胀、嗳气半年余。病史:患者半年前因琐事与家人争吵后渐觉胃中胀闷不舒,嗳气,胃中及食道灼热,在某医院查胃镜示“反流性胃炎”,经中西医治疗,未见明显疗效,特来求诊。辰下:胃中胀闷不舒,食后为甚,嗳气,胃中、食道灼热,泛酸,口稍苦,食少纳差,眠可,二便正常,舌质淡,苔白腻,脉弦。二诊:药后嗳气、吐酸及口干口苦较前减轻,食道部稍觉灼热,食后腹胀,舌质淡红,苔白,脉弦。三诊:药后嗳气、胃食管灼热、胃胀等症状基本缓解,自觉身困疲乏,舌脉如前。此后守上方随症稍事加减,继续调治2月余,诸症悉平,嘱患者平素条畅情志、注意饮食,随访未见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