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在月经来潮期间,如果有痛经,常常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首先就是下腹部的疼痛,而且可能会伴有肛门坠胀现象,有可能是下腹部的下坠疼痛,还有下腹部的胀痛,一般这类女性都会伴有腰部的酸痛现象,但是在月经来潮以后疼痛就会自然缓解。由于导致痛经的原因不同,所以痛经的其它伴随症状会有一定差异,但对于痛经特别严重的女性,常常可能会因为疼痛的刺激而导致有恶心、干呕等不适现象,甚至还可能会引起大汗淋漓等表现。
而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所以女性在出现痛经以后,都需要检查彩超来判断是原发性痛经还是继发性痛经,然后进行对应的治疗。
中医上认为,痛经的发生与冲任、胞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密切相关。主要病机在于邪气内伏或精血素亏,更值经期前后冲任二脉气血的生理变化急骤,导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故使痛经发作。常见的分型有肾气亏损、气血虚弱、气滞血瘀、寒凝血瘀和湿热蕴结。
根据中医痛经病因,肾气亏损型痛经应当补肾填精,养血止痛;气血虚弱型痛经则需通过补气养血,和中止痛来调养,可选择黄芪建中汤再加当归和党参;还有气滞血瘀型的则应当行气活血,祛瘀止痛;寒凝血瘀则要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湿热蕴结型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