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欢迎武汉中医乳腺科专家李宝玉教授入驻诚顺和! 热烈欢迎中医皮肤科专家高进教授入驻诚顺和! 热烈欢迎中医内科专家刘义涛主任入驻诚顺和!

中医典籍和历代医家对中气与情志病辨证论治的论述的学习摘抄

中医理论 cshyh 3年前 (2022-03-28) 981次浏览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中医典籍和历代医家对中气与情志病辨证论治的论述的学习摘抄。《中医基础理论》认为:“人的情志活动与脏腑有密切联系。因为情志活动必须以五脏精气作为物质基础,而外界的精神刺激只有作用于相关内脏才能表现出相应的情志变化。”《灵枢·平人绝谷》曰:“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
中医典籍和历代医家对中气与情志病辨证论治的论述的学习摘抄
这说明了脾胃化生精气在神的生成和运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脾胃化生水谷精气的能力越强五脏所藏的精气也就越充足,正气也就越强,能够更好的面对外界的精神刺激,与情志病的发生发展以及愈后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即脾胃功能越强,脏腑功能所藏精气就越多,就越不易患情志病,即使是患病后相较于脾胃功能弱的人更加容易康复。
而金代李东垣创立了“脾胃论”认为脾胃在疾病的发生变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认为无论内伤发病或由于外界刺激发病都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疾病的形成是由于气不足,而气之所以不足都是脾胃损伤所致。
后世医家黄元御则认识到脾胃为气机升降枢纽,又是气血生化之源,所以其他四脏所藏精气全是从脾胃化生而来。
《四圣心源·脏腑生成篇》曰:“祖气之内含抱阴阳,阴阳之间视为中气,中者,土也……中气左旋则为己土……右转则为戊土”己土为脾,脾气上升;戊土为胃,胃气下降,脾胃二脏即是一阴一阳,体现阴阳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为用。
如脾胃论中所说“胃既病、则脾无所禀受,脾为死阴,不主时也,故亦从而病焉……脾既病,则其胃不能独行津液,故亦从而病焉。”中气运动变化化生其余四脏所藏精气“阳生于左,则为肝,生于上,则为心……阴降于右,则为肺,降于下,则为肾”,而肾藏精、肝藏血、肺藏气、心藏神、就是其余四脏所藏精气。

喜欢 (1)
cshyh
关于作者: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