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文化 (第 25 页)
五脏是: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的合称,具有化生、贮藏功能,生理特点是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中医五脏不局限于解剖概念。
脏,古称藏。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生化和储藏精、气、血、津液和神,故又名五神脏。由于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所以五脏在人体生命中起着重要作用。
生理功能:
心主血脉是全身血脉的总枢纽,心通过血脉将气血运送于周身;心又主神志,是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中心,在人体中处于最高主导地位。
肝主疏……继续阅读 »
cshyh
3年前 (2021-12-01) 641浏览 0评论
2个赞
源于古代哲学思想的阴阳五行学说,一直以来,不少中医人士都为之沉迷。所谓五行,木、火、土、金、水也。这样一说,很多人好像都懂,但五行学说真正的奥秘,又有几人能懂得?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属元素论的宇宙观,也是一种朴素的普通系统论。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元素所组成,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五行学说用木、火……继续阅读 »
cshyh
3年前 (2021-12-01) 501浏览 0评论
0个赞
唐《名医录》云:“南阳人,名机,仲景乃其字也,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始受术于同郡张伯祖,时人言,识用精微过其师。所著论,其言精而奥,其法简而详,非浅闻寡见所能及。”此中“所著论”即指《伤寒杂病论》,诚然是一部博大精深、理法兼备之医学不朽著作。
关于《伤寒杂病论》之成书,读《伤寒杂病论·自序》可以看出,此书之成是张仲景出于有感而发。其家族原有二百余口,由于当时疾疫流行,自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起,不到十年时间,因疾……继续阅读 »
cshyh
3年前 (2021-11-30) 832浏览 0评论
1个赞
这届年轻人的心脏,越来越不好了。冠心病原本以中老年人多见,也是老年人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由于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冠心病发病呈年轻化趋势。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冠心病的发病原因,是以脂类代谢紊乱,血液动力学改变,血脂过高和动脉壁本身的变化为主要因素。即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而影响心肌的血供。粥样动脉硬化斑块的破裂或出血,冠状动脉(也可能无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痉挛或病变动脉内血栓形成,均……继续阅读 »
cshyh
3年前 (2021-11-30) 567浏览 0评论
0个赞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逐年飙升。肥胖和超重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 肥胖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升高了 2 倍,并且有高达63%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诊断。以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症、高尿酸血症为代表的代谢性疾病不仅是当前的常见病、多发病,更是严重影响健康、致死致残率高的一类疾病,成为社会公共问题。
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尿酸都属于西医的代谢性疾病,中医而言,多数应该从脾胃论治,虽然我们内科学把……继续阅读 »
cshyh
3年前 (2021-11-30) 598浏览 0评论
0个赞
足三里,是中医界公认的,治病、养生、保健的第一大穴。足三里,出自《灵枢·本输》:“胃出于厉兑……入于下陵,下陵膝下三寸,胻骨外三里也,为合。”主治胃肠疾病、下肢痿痹,神智病等病症,同时也是日常养生保健的常用穴。
足三里位于髌骨下缘3寸(可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宽度即为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拇指指关节横度)。按压下去得到酸胀、痛的感觉就是找对了。
我们常说足三里是一个……继续阅读 »
cshyh
3年前 (2021-11-30) 672浏览 0评论
2个赞
疼,这是我们最常遇到的一种不适感觉。那疼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它与“痛”又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先来看看汉字是如何解释的?
看结构。疼,外面是一个病字旁,里边是一个冬。怎么理解呢?中国文字都是象形文字,每个字里,都有深刻的含意。冬,一定和冬天、寒冷有关,而病字旁,代表过寒。《黄帝内经》是这么解释的:“寒胜其热,则骨疼肉枯。——《灵枢经·刺节真邪》”那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寒超过了热,而导致了骨头疼肉紧枯。这种感觉……继续阅读 »
cshyh
3年前 (2021-11-29) 849浏览 0评论
2个赞
手脚麻木,指的是四肢肌肤感觉减退或消失。麻者,非痛非痒,肌肉内如有虫行,按之不止,搔之愈甚;木则痛痒不知,真气不能运及,如木厚之感。
疼痛与麻木不同,前者以痛为主,一般无麻木感觉,后者为肉内如虫行,甚者不知痛痒,二者迥然有别。从中医角度来讲,虽有“麻多虚痛多实”的说法。
中年以上,尤其是体型肥胖者,如见食指、中指或舌根麻木,应积极采取措施,预防中风的发生。
风湿骨病手脚麻木患者,应注意保暖防潮,尤其注意保暖、身体过……继续阅读 »
cshyh
3年前 (2021-11-29) 845浏览 0评论
0个赞
《内经》提出“治未病”,指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未病先防是指在人体未发生疾病之前,采取各种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这是中医学预防疾病思想最突出的体现。
未病先防旨在提高抗病能力,防止病邪侵袭。比如现在新冠肺炎预防为主治疗为次,戴口罩隔离等都是预防行为。
中医预防疾病除了老生常谈的饮食养生情志调节之外,也有药物预防及人工免疫。《素问·刺法论》中有:“小……继续阅读 »
cshyh
3年前 (2021-11-29) 563浏览 0评论
1个赞
当今免疫性疾病与日俱增,西医除却激素治疗,鲜有良效,然而中医认为“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免疫系统几乎与所有的疾病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感染、肿瘤、过敏、自身免疫病、移植器官后的排斥反应就是直接通过免疫反应的机制发生的。免疫功能低下时,容易出现感染性疾病、肿瘤和免疫缺陷病等。其他疾病即使其发生不与免疫直接相关,比如骨折等,在患者的康复和治疗过程中也或多或少与免疫功能有关。
所以中医在对抗免疫疾病的一系列过程中道出……继续阅读 »
cshyh
3年前 (2021-11-29) 957浏览 0评论
0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