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文化 (第 27 页)
历史上的中医是辉煌的。
中医医生,《周礼》中已经有了记载与分类。《周礼·天官》中分出了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四种。关于四种医生得职责,《周礼·天官》是这样记载的:
“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
“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
“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劀、杀之齐。
“兽医掌疗兽病,疗兽疡。”
《周礼》指出,治内部疾病一可以用药物,二可以用五味,三可以用五谷,四可以用五音,五可以用五气。……继续阅读 »
cshyh
4年前 (2021-11-27) 545浏览 0评论
0个赞
中医的本义所指的并不是中国的医术,也不是掌握中国医术的医生。其本义为平衡寒热、平衡虚实、平衡阴阳的中平。中医之中,在哲理上与《周易》所强调的“中道”,与《尚书》所强调的 “允执厥中”以及《礼记》所主张的“中庸”, 意义上相似相通。
“中道”讲究的是一阴一阳之间的和谐平衡,执政的圣人与天下人之间的平衡。
“允执厥中”讲究的是不极端,讲究的是持两端而取其中。这条哲理是作为舜的执政原则、执政经验传授给禹的。
“中庸之中”……继续阅读 »
cshyh
4年前 (2021-11-27) 696浏览 0评论
0个赞
黄帝在《内经》开篇里问:“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将失人之耶?”
岐伯答:“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上古之人的生命为什么能够达到百岁?这是……继续阅读 »
cshyh
4年前 (2021-11-24) 659浏览 0评论
0个赞
金明渊,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全国首批500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之一,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帖。
他幼时即随侍祖父和父亲行医,得两代名医精髓,积累丰厚,在中医临床、教学和研究领域专研60余年,积多种研究成果,如《论伤寒为气营血与三焦》《论揆度奇恒》《血气刺痛治验》《伤寒方历代治案》等,被评为“上海市名中医”。
金明渊历来注重基础医学的研究,认为这是提高和发展中医学之前提。他治学严……继续阅读 »
cshyh
4年前 (2021-11-24) 1510浏览 0评论
2个赞
扁鹊,真实姓名秦越人,又号卢医。据人考证,约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四○七年),卒于赧王五年(公元前三一○年)。
这是他的绰号。他为什么被称为“扁鹊”呢?绰号的由来可能与《禽经》中“灵鹊兆喜”的说法有关。因为医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为那里带去安康,如同翩翩飞翔的喜鹊,飞到哪里,就给那里带来喜讯。因此,古人习惯把那些医术高明的医生称为扁鹊。秦越人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刻苦钻研,努力总结前人的经验,大胆创新,成为一个学……继续阅读 »
cshyh
4年前 (2021-11-24) 1191浏览 0评论
0个赞
伊尹,名伊,或挚,又叫阿衡,尹为官名。夏末商初人,出生于伊洛流域古有莘国的空桑涧(今河南省洛阳市嵩县莘乐沟)。商代杰出的政治家、烹饪家、医药学家。
他将烹调技术与养生相结合,创立食疗方,开后代“药食同源”之先河。他改变历代中药服用方法,创制汤液,极大地提高了药物疗效,标志着方剂的诞生。在灿烂悠久的中华文明史中,伊尹堪称一位传奇人物。
伊尹出生于伊水之滨,洪水过后成为孤儿,有莘氏女子采桑捡到他,将他献给有莘国国君,国……继续阅读 »
cshyh
4年前 (2021-11-24) 1345浏览 0评论
1个赞
胡衡甫(1893-1968),字秉钧,号晴谷;城关镇义井人。湖北当代名中医。
其幼年丧父,毕业于城南高等小学堂,二十岁时从其舅父熊清溪学习中医。熊乃当时县内名医,祖父从师四年,得其真传。出师后,他即在城关镇义井行医兼营药店,号“胡长春”。勤奋好学,行医之余,一方面刻苦研读中医四大经典,一方面又遥从江苏恽铁樵先生函授学习。他挑灯夜读,从不懈怠,特别是对《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经方研究有素,用之每有药到病除之效,医术……继续阅读 »
cshyh
4年前 (2021-11-24) 1793浏览 0评论
5个赞
韦继贤,字起孟,北京郊区郭家村人。
幼年从本村名儒王绪堂先生读书,十六岁弃学就医。从姑父张世臣学习中医,深受教益。翌年,参加由夏禹臣等人创办的中医研究所,系统学习四大经典著作,以求深造。韦继贤年少即成了“坐堂医”,具备了坐堂诊病的资质与能力,这不但源于他的勤奋,更与他少时就习医有关——有了相当的医学知识与临床基础。所以来到济南宏济堂药店后,“一面探求药理,严格掌握药物性能及应用,一面攻研医学,深明奥义”,其间还曾得……继续阅读 »
cshyh
4年前 (2021-11-24) 1558浏览 0评论
0个赞
岐伯,相传亦为黄帝之臣,又是黄帝的太医,奉黄帝之命尝味各种草木,典主医病。他还与雷公研讨经脉。在《黄帝内经》中总有一个人在黄帝问话后,回答问题,他就是岐伯。《黄帝内经》即黄帝与岐伯等讨论医理而作。
岐伯是中国传说时期最富有声望的医学家,祖国医学素称“岐黄”,或谓“岐黄之术”,岐伯当属首要地位。
岐伯是我国远古时代最著名的医生,由于是传说,关于他的籍贯有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岐伯家居岐山(今陕西省岐山)一带。而新近有……继续阅读 »
cshyh
4年前 (2021-11-24) 1410浏览 0评论
0个赞
道的发现与研究,并不是始于道家,而是始于中华文化的源头。
《内经》开篇之处有一个重要论断:
这是统领《黄帝内经》的一句纲领性的话:“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道看不见,摸不到,在哪里可以看得见、触摸到道呢?在日月转换的昼夜之中,在寒暑转换的四时之中,在四面八方的空间之中,在万物生息的过程之中,在一生一死的过程之中。总而言之,道在自然……继续阅读 »
cshyh
4年前 (2021-11-23) 577浏览 0评论
0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