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 (第 4 页)
中秋节也叫仲秋,因为它正好在秋季的中间。这一天的月亮比其他月份的更圆更亮,就像一块玉盘挂在天上。人们仰望明月,想念远方的亲人,希望家庭团圆。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也是一个气候转变的节点,过了中秋,天气 就会明显凉爽,早晚温差加大。从五行学说来看,中秋属于金,主要特点是干燥,容易伤害肺脏。
中秋节养生——要点
1、防燥滋阴,养肾润肺。
秋天阴阳交替,该季节的主要特性就一个字—……继续阅读 »
诚顺和中医门诊
1年前 (2024-09-15) 570浏览 0评论
0个赞
处暑即为“出暑”,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即将结束。处暑是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此时,气温逐渐下降,暑气不再肆虐,秋燥逐渐明显,人们也更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等燥证。同时,处暑仍处在三伏之中,白天暑热盛行,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容易引发感冒、咳嗽、咽部不适等,应保持良好卫生习惯,保持室内外空气流通,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免疫力。
处暑养生,要注意防秋燥,饮食起居均要调剂周到。
处暑养生——早睡早起
……继续阅读 »
诚顺和中医馆
1年前 (2024-08-22) 601浏览 0评论
0个赞
立秋虽然是秋天的开始,但暑热未消,空气湿度仍较大,早晚温差逐渐增大,直至秋分,这段时间身体容易出现“温燥”。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立秋养生,如果能养护好我们身体的正气,就可以很大程度上预防外邪的侵袭。
人们从饮食、起居、情志、运动等方面,应当如何调养?
一、适当运动
随着白天渐短、黑夜渐长,人体的阳气也开始逐渐收敛。郑此时应保持充足的睡眠,使阳气不外泄、不耗散,而藏于体内。要适度运动,气血流……继续阅读 »
诚顺和中医馆
1年前 (2024-08-07) 775浏览 0评论
0个赞
7月6日,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同时属于夏季的第五个节气——小暑,《说文解字》里说“暑,热也。”暑字从日,表示天气炎热是太阳造成的;从者,者是煮的初文,以烧煮表示热。小暑表征气候开始炎热,表明的是一种气温变化的趋势,预示着天气将会变得越来越热。
因此,小暑也是历年最容易出现最高气温的节气,标志着天气开始进入炎热的阶段。那么小暑时节该如何养生呢?中医养生,讲究“顺应四时,天人相应”,因此大家应该根据……继续阅读 »
诚顺和中医门诊
1年前 (2024-07-06) 694浏览 0评论
0个赞
今天是夏至,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进入夏至,意味着进入一年中白昼最长、阳气最盛的时节。
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天气炎热、耗伤阴津、损伤心气,容易导致精神疲倦、食欲不振、甚至中暑等疾患。这时就需要了解到夏至养生小贴士,轻松学起来,保护阳气!
一、作息规律
夏至节气,最重要的养生功课就是睡“子午觉”。《黄帝内经》中也提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我早起,无厌于日。……继续阅读 »
诚顺和中医门诊
1年前 (2024-06-21) 620浏览 0评论
0个赞
端午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在这几天,人们会在门口挂上菖蒲、蒿草、艾叶驱邪,吃粽子、喝雄黄酒、五加酒,挂香囊,戴五彩线……几乎每个习俗都可以找到健康的根源。古人在这个节日寄托了卫生健身、祛病避邪的民俗。那这些古老习俗蕴含着哪些养生奥秘呢?
吃粽子 清胃火
无论南北方,端午节被大众广为继承的习俗一定是吃粽子,为什么要吃粽子呢?“端午时节,气候特点是潮热难耐,人们普遍食欲不佳。在这个……继续阅读 »
诚顺和中医馆
1年前 (2024-06-10) 818浏览 0评论
0个赞
今日小满,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夏季的第二个节气。
小满是收获的前奏,也是很多疾病的高发期。所以我们要有正确的养生意识,在小满时节,中医养生有着独特的要点和方法。
【小满·养生原则】
今年小满气候的养生原则,健脾为第一要务。想要健脾,祛湿是最重要的。
小满是“湿”的开始。此时,湿气打入人体内部“潜伏”等到暑热正盛时,暑、湿内外呼应,易引发各种疾病,如风湿、脚气、水肿等。
脾主运化水湿,脾……继续阅读 »
诚顺和中医门诊
1年前 (2024-05-20) 451浏览 0评论
0个赞
天地始交,万物并秀。青阳去,朱明至,云物变,日初长。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万物进入生长的旺季。
四季中夏天属火,火气通于心,加上气候炎热,容易耗伤心气,出现烦躁、食少等症状。中医养生讲究天人相应,这时的身体代谢也逐渐加快,正所谓“夏气与心气相通”,“汗为心液”。
因此,立夏以后的养生要以养心为重,并做好饮食、起居、运动等方面的调养。
立夏起居——充分休息睡眠足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继续阅读 »
诚顺和中医馆
1年前 (2024-05-05) 460浏览 0评论
0个赞
随着春风拂面,万物复苏,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春分。
“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一个“分”字道出了昼夜、寒暑的界限。这时太阳黄经为0度,太阳的位置在赤道上方。
古人有“春分不养生,来年把病生”之说,可见春分养生至关重要,把身体养好,才能应对各种外来疾病。此外,春分不仅是自然界阴阳平衡的重要节点,也是人体养生的关键时期。春分后,天气逐渐回暖,北半球开始昼长夜短,也是中医春季养生的重要时刻……继续阅读 »
诚顺和中医门诊
2年前 (2024-03-20) 417浏览 0评论
0个赞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
正所谓“阳和启蛰,品物皆春”,地下温度相对降低,地上温度相对升高,这种微妙的气温变化使蛰伏在地下的虫类从冬眠中醒来,重回大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云:“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惊蛰,唤醒了春天的梦,春……继续阅读 »
诚顺和中医馆
2年前 (2024-03-05) 706浏览 0评论
0个赞